首页 > 园区风采

麻城市重点工业园区简介——宋埠篇

2024-04-07

宋埠简介

宋埠镇位于麻城市中南部,滨临举水畔,背靠大别山,面向大武汉,是国家六部委第一批确立的“全国重点中心镇”,曾两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镇”称号。十二五时期,被麻城市委市政府定位为市域副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江泽民、温家宝、李瑞环、吴官正、回良玉、赵乐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宋埠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和高度肯定。全镇版图面积153.03平方公里,登记人口7.46万人,辖22个村(社区)、2个场库,下设党支部64个,党员2355名。

image.png

商贸经济发达。《麻城县志》记载“(宋埠为)邑中首集,地当水陆之冲,南北货物辐奏,前所未有”。良好的水运条件,让宋埠在清末民初就有“小汉口”之称。到抗战前,宋埠镇有大中小型商铺共计1020户左右,其中批发零售店800余家,餐饮店200余家,住宿2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占到全镇总人口的37%,繁华程度超过县城。当前,G106、G346国道以及永佳河、铁门西高速出口和铁路货运站进一步放大了宋埠的交通区位优势,助推宋埠商贸经济更加繁荣。2022年被省财政厅、商务厅评为“湖北省消费30强乡镇”。

Snipaste_2023-04-07_15-12-26.png

工业基础雄厚。上世纪80年代,宋埠镇就有国营工厂5家、集体工厂32家、私营工厂10余家。英联食品曾是麻城首家中外合资企业,1999年创汇就多达320万美元,实现利税400万元。麻城历史上的2家整车厂(麻城客车厂和安菱汽车公司)都位于宋埠镇。2012年,宋埠跻身全省百强乡镇行列,获评黄冈市二十强乡镇,2021年获评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截止2023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家,建成独山工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工业园区。

Snipaste_2023-04-07_15-07-41.png

 农业特色突出。宋埠106国道沿线是举水河、鄢河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历史是种植蔬菜的宝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宋埠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成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2.5万亩、露天蔬菜基地8000亩,建成辣椒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年产量近20万吨,年产值8亿元。彭店村辣椒产业园建成面积3000余亩,“产、销、研”一体化产业链基本形成。李钊长塘片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市场主体9家,设施蔬菜、休闲观光、生态循环、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齐全,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麻城辣椒”获评“全国十大名椒”荣誉称号,成为名扬全国的蔬菜品牌。蔬菜产业惠及全镇1000余户脱贫户,帮助种植户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辐射带动周边“一县七镇”近5000户农户。

Snipaste_2023-04-07_15-13-12.png

 城乡一体化高。宋埠镇区建成面积达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2万人,城镇化率达48.5%。拥有高中1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11所,其中麻城市第二中学常住师生近5000人,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坐落于镇区中心,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等多项服务功能完善。2020年,镇区经过综合治理,补齐了设施、服务、功能短板,建成了铁牛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原省住建厅李昌海书记评价宋埠城镇建设达到了城市标准。

Snipaste_2023-04-07_15-14-56.png

工业集中区简介

宋埠镇现有两个工业集中区,并谋划一个工业产业园。一是不锈钢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200亩,目前运营企业18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工业生产总产值8.2亿元,区内总厂房面积9万平方米,主要发展装备制造、循环经济、能源开发等新型行业,区内有员工488人,有效带动附近周河、郝铺、鄢河等村人员就业。二是独山工业集中区。该区规划面积270亩,该产业园毗邻高速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远离居民区,目前运营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工业生产总产值2.42亿,区内厂房面积2万平方余米,主要发展环保建材行业,区内有员工67人,为我镇打造高端建材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谋划的宋埠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宋埠镇工业标准地项目的一期工程,项目投资5亿元,新建8000平方米小微企业孵化器,5000平方米公用办公楼,80000平方米双层钢构厂房,5000平方米宿舍和食堂,配套建设6公里园区路网和水、电工程,园区将以凯业盛二期项目为龙头,吸引一批电子信息配套企业入驻,建立“科创+孵化”一体化服务平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级。

Snipaste_2023-04-07_15-15-48.png

一、企业分散经营向集中规划转变的案例。

  独山村位于宋埠镇以西,距麻广高速出口仅500余米,G346国道贯穿全境,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6年以来,宋埠镇政府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积极引导新型建材产业向独山村聚集,并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改善该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短板。湖北英特普环保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恒闽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两家招商引资企业原计划在G106国道贯通区域落户,由于镇政府完善了部分独山工业集中区的配套设施,最终经多轮洽谈,两家公司均落户独山村。目前该集中区三家建材企业年生产总值均接近一亿元,我镇正大力争取它们的上下游企业落户该集中区,为构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充实力量。

二、从落后产能向劳动密集型转变的案例。

麻城市中优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占地面积20亩,注册资本1000万元。该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亚克力高清板。创业初期,由于投资较小且关键技术缺失,该公司一度因为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而面临巨大风险。2016年我镇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得知该公司生产现状后,组建专班开展一对一服务,先后帮助企业申请创业贷款1000余万元,该公司迅速前往深圳调研,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合力公关,更新生产设备,转变管理模式,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该公司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目前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带动100余人就业。

三、能人返乡创业向招商引资转变的案例。

凯业盛新能源项目是我镇紧密联系在外能人颜业高返乡创业,直至丰收高新企业招引落户的典型案例。该企业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和PACK组装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锂电池生产厂家,产品广泛应用于3C数码、玩具、电子烟、POS机、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行车记录仪、移动电源、消毒器、按摩器、美容仪等多个领域,成功为国内外众多客户解决特殊用途电池的需求。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一期、二期厂区占地总面积超50000平米。其中,已建成的一期厂区投资9000万,占地面积超20000平米,建有8000平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2000平米的仓库、500平米的食堂等,已投产两条锂电池生产线。全线投产后,预计年产锂电池1.2亿只,年产值可达4亿元,年创税收600万元,可提供超过800个就业岗位,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增收致富。自今年投产以来,销售额已突破2400万元,安置就业300余人。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利用力美公司老旧厂房等闲置资产,改造成功能齐全的高标准、现代化无尘车间,实现“腾笼换鸟”,并为公司提供税费“三免两减半”、手续全程代办等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拎包入驻、投资无忧”。

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创新性经验做法。

宋埠镇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建成中心、挺进百强、谱写新篇”发展思路,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环节持续发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工业集中区建设也出具规模,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招商引资驱动。我镇多次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牢固树立全民皆兵抓经济、全线开火争项目的鲜明导向。通过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启动“擂台比武”机制,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整合本地资源,加强与在外企业家沟通,有针对性的组织外出招商,吸引了一批在外能人、高管人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

 二是挖掘发展潜力。我镇工业集中区入园门槛较低,有大批想创业、敢创业的待孵化企业。我镇加强与企业之间沟通,支持企业阶梯式发展,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落户工业集中区。招商定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上的突出特点是入园企业投产快,多数企业实现当年招商、当年入园、当年建厂、当年投产。

 三是构建产业集群。我镇正积极构建“一区引领、两链支撑、三带延伸”的镇域发展布局,多点开花,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在不锈钢工业集中区引进湖北嘉顺等大规模的科技环保公司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转型升级,搭建园区企业交流平台,持续推进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企业技改提效;在镇区引进凯业盛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承接省会功能,打造高新产业集群。